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心理咨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心理咨询 > 成年人禁止“自嬷”!拆解“娇牛马文学"背后的心理密码

成年人禁止“自嬷”!拆解“娇牛马文学"背后的心理密码

更新时间:2025-07-14
归属栏目:心理咨询
浏览次数:7012




成年人禁止“自嬷” !

A B A N D O N !


娇牛马点小孩菜

娇留子被北欧大个当宠物

娇硕博被导师当孩子养

娇考生考场上被考官投喂以及投来宠爱的眼神……

从各种宝宝碗文学、娇妻文学、嗲子文学在网络上炸裂登场开始,这些让网友眼前一黑又一黑的“娇类文学”每每出现,都会引发大量群嘲。但这些“娇类文学”非但没有消失,还慢慢拓展到各个领域。



#1

什么是“娇类文学”?


以最近的网络热议——引发打工人集体痛斥的“娇牛马文学”为例。它通常会将职场中的上下级关系美化或想象为一种“大人照顾小孩”的亲缘互动。比如,严肃的领导在商务饭局上,对下属所点的“小孩菜”展现出宠溺态度。



与之类似的还有“娇妻”炫耀对象分的“宝宝碗”、“娇考生”因为“小脸煞白”被监考老师“投喂”零食、“娇留子”的房东认为他们是“人畜无害的乖宝宝”……


不难看出,“娇类文学”是一种主动进行自我弱化和幼态化的叙事模式,其典型特征是通过刻意强调自身的天真、依赖属性,并将关系中的另一方神化为强大、权威、充满保护欲的形象,来构建一种非对等的、类亲子式的权力关系幻想。


这本质是一种自我弱化的权力让渡,把正常的人际互动(比如情侣分食、老师关心学生)扭曲成“施舍”和“投喂”,沉浸在“被宠”的幻想里,忽略了这种“照顾”可能很廉价。


#2

自我弱化背后的心理密码


为什么一群成年人,会如此热衷于在现实世界里玩过家家,还玩得挺上头?

剥开“娇类文学”看似无害甚至“可爱”的外壳,其核心逻辑是:主动自我矮化(示弱)+ 依附强者(寻求宠爱)= 虚假的安全感与特权幻觉。


“退行(Regression)”

躲回童年的安全城堡


当成年世界的压力(职场竞争、学业焦虑、生存困境)大到难以承受时,人的心理会无意识地“退行”到更早期的、感觉更安全的阶段(通常是童年)。扮演“宝宝”、“傻白甜”,渴望被“投喂”、“护着”,本质上是在逃避成年人的责任、决策风险和失败恐惧,幻想退回到那个“只要哭闹就有糖吃”的被全方位保护的状态。这是一种面对高压时的本能心理防御。


“习得性无助”的变体

示弱换取喘息的空间


当个体长期经历努力却难以改变现状的负面事件后(如职场不公、内卷严重),可能形成“无论做什么都徒劳”的消极信念。自我弱化此时可能成为了一种自我安慰策略:主动将自己定位为“弱者”,降低外界对自己的要求与期望值,以此规避可能的失败和指责,避免因达不到预期而产生的挫败感


“错位投射”

依附模式的成年重现


我们早期与父母形成的依恋模式,会被无意识地投射到其他重要关系中。“娇类文学”中对领导、导师、房东等角色强烈的“被保护”、“被宠爱”需求,反映了将职场/学业关系异化为“类亲子关系”的倾向。他们渴望找到一个强大的“照顾者”角色,通过持续的“乖宝宝”表现来维持联结,获得类似儿时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


#3

写在最后


“娇类文学”的喧嚣,是关于成年人如何在高压下自处的自我挣扎。或许有时我们自嘲为“牛马”,但我们不必自轻自贱为祈求恩赐的“娇牛马”。让渡权力和主体性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不但会长期侵蚀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使人很容易忽视关系中潜在的权力不对等和剥削本质

成年人健康关系的真正基石是价值交换与相互尊重。点一盘炼乳小馒头不需要领导的“宠溺”,那是你的正当选择;监考老师递来的零食是人性化的关怀,不必美化成“投喂”。真正的安全感与尊严,从不来自扮演弱小换取的施舍,而源于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能够清醒地认知处境,有勇气承担责任,并持续锻造让自己站稳脚跟、赢得尊重的实力。

拒绝“幼态叙事”,并非否认压力下的脆弱,而是坚信——即使负重前行,也要以成年人的姿态,去争取那片更辽阔、更坚实的立足之地。这,才是破开“娇类文学”甜蜜幻象后,我们真正该奔赴的方向。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芋头

编辑:芋头

审核:唐诗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珠江商务大厦1701室
粤ICP备14091630号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