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
•
✦
日常的生活里,你是否会有一些不易察觉的重复行为?比如,在感到焦虑的时候反复用香皂清洗双手;比如,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小红书;又或者,把书架上的书一本一本取下又放回原位?
在突然察觉到这些行为的那一瞬间,也许有人会想:我不会是强迫症吧?!但事实上,强迫症的判断,绝不是靠是否有重复行为这么简单的标准判断的,而重复行为背后,也有着更深的秘密。
重复行为:藏在仪式感中的心灵止痛药
· 神经奖赏机制:重复行为通过激活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多巴胺通路,形成类似于成瘾性行为的奖赏循环。
·控制感重建:控制感是影响情绪非常重要的因素,未知和失控感往往是恐惧和焦虑的来源,反之同理,控制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
在压力情境下,重复行为通过满足基本心理需求理论(BPNT)中的自主性需求,重建对环境的掌控感。在一项认知科学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在不可预测的电击威胁下完成任务,结果显示:可自主控制灯光开关的组别(即便开关与电击无关),其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较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下降。这表明,象征性控制行为即可显著缓解焦虑。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不解,如果重复行为真的有缓解焦虑的效果,那为什么大部分的强迫症患者都会被自己的重复行为困扰甚至是折磨呢?
研究发现,重复行为的奖赏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适度激活多巴胺通路可缓解焦虑,但过度激活可能导致行为成瘾(如强迫症患者需不断延长洗手时间才能获得同等满足),这就导致日常重复行为与病态强迫行为在神经机制上具有连续性。
那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强迫症呢?
强迫症:困在莫比乌斯环里的蝴蝶
那我们该如何区分日常地重复行为和强迫症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核心特征来判断:
动机本质
日常行为出于实际需求或愉悦感,而强迫症行为是为消除侵入性想法带来的恐惧。
失控感
正常行为可随时停止且不影响生活,强迫症行为需每日>1小时并引发学业/工作/社交损害(如因反复检查门锁而迟到)
情绪闭环:
日常行为带来满足感,强迫症则陷入“焦虑→短暂缓解→更强烈焦虑”的自我惩罚循环,如同被焦虑勒索交付的“赎金”。
最终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的是,不必为了普通的日常重复性行为而感过于焦虑,因为那可能只是你的身体为了缓解不良情绪所做出地反应;
但同时也希望能让大家更全面、清晰地了解强迫症,理解和尊重真正处于痛苦中的强迫症患者。让“强迫症”这个词,不再成为调侃自己或他人办事严谨或者完美主义时的代名词。
当我们用更精准的方式描述生活:比如我需要秩序感,而非我有强迫症,这便是在为那些真正挣扎的灵魂腾出被看见的空间。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星野·晓
编辑:乔、晓
审核:唐诗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2025-07-08
2025-07-05
2025-07-05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7
2025-06-23
2025-06-17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