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性取向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性取向问题 > 国际不再恐同日 | 双性恋激增是时尚还是真实?

国际不再恐同日 | 双性恋激增是时尚还是真实?

更新时间:2025-05-16
归属栏目:性取向问题
浏览次数:7024

近年来,大量民意调查显示,美国非异性恋者的人数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近四分之一的18-27岁人群认为自己是 LGBTQ,其中一半是自我认同的双性恋者。

*LGBTQ是指:女同性恋者 (lesbian)、男同性恋者 (gay)、双性向者 (bisexual)、跨性别者 (transgender)与酷儿 (queer)。

是什么推动了这种增长?

它是“真实的”吗?


双性恋的急剧上升导致许多人质疑,这种身份是否反映了当下真正的性取向。这个问题并不新鲜,早在1970年代,《新闻周刊》就认为,不断上升的双性恋很受欢迎,因为它“特别”。
双性恋者经常受到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的质疑,称其为“只是一个阶段”、“颇具表演性”或“某种困惑的团体”。
与其他性取向相比,双性恋者往往是“最难出柜的”,至少在过去几代人中是这样,这被称为双性恋隐身。但是,在年轻的一代中,这种趋势似乎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是双性恋。

认定为双性恋就足够了吗?


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将性取向视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也涉及行为和性唤起。
  •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但过着异性恋的生活;
  •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异性恋,但与同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有时是为了钱,有时是为了好玩或刺激;
  • 有些人以异性恋的身份生活,他们只与异性伴侣发生过性关系,但他们的性唤起主要是针对同性。
因此,我们对性取向的看法必须考虑到这些不同的方面,包括身份、性唤起和行为。

一项民意调查


Clearer Thinking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在年轻人中,双性恋身份增加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只是一种时尚,还是反映了性行为的实际变化?

(Clearer Thinking 是一个非营利性项目,向公众提供有关各种主题的免费教育工具。)

该机构开始这项调查前认为,双性恋身份的上升是由身份变化引起的,而不是因潜在性吸引力的变化引起的。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Clearer Thinking 调查了大约 600 名不同年龄的人,评估了受访者的身份,以及他们发现同性者具有性吸引力的频率,他们对同性身体部位的吸引力程度,他们是否曾与同性发生过关系,最后是他们最近的性伴侣的性别。

与许多其他研究和民意调查一致,他们的调查发现,当下的年轻人报告双性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这些增长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还有吸引力和行为上的。
  • 大约25%的“10后”受访者报告说,能吸引他们的人中有四分之一是同性(以前约只有6%)。
  • 年轻一代报告,自己受到同性身体部位所吸引,即使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
  • 年轻一代报告,曾与同性伴侣发生过关系,但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有趣的是,“10后”比老一辈(1965年-1980年出生的人)报告了更多关于同性关系的经历。
  •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有可能认定自己是双性恋。
  • 与右翼或保守的政治价值观相比,持有自由主义或进步派政治观点的人报告双性恋的可能性更大。

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双性恋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似乎最多,包括抑郁、自杀和自残。这些心理健康差异并不是由于一些潜在精神疾病造成的,相反,它们似乎是由少数群体压力而引起的。让我们分析其中的部分原因。
压力一:双重判别
虽然所有 LGBTQ 人都面临与同性恋恐惧症/异性恋和跨性别恐惧症/顺性别歧视相关的歧视,但双性恋者面临与双性恋恐惧症和单性恋相关的特定偏见。它会导致不准确的信念,例如双性恋者贪婪、滥交或不值得信赖。这些信念导致双性恋者遭受歧视的比率相当高。这种偏见经历被称为双重歧视。
压力二:内化的消极性
许多双性恋者反复面临着双性恋恐惧症、单性别歧视,和内化的双重否定,并与它们持续作斗争。
如果一个人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信息足够多,就会开始相信这些信息是真的。当双性恋者内化了“双性恋是不道德、错误或不自然”的信息时,他们会显示出更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压力三:抹杀
双性恋人群经常被告知,他们只是太害怕“一直走出去”,他们“实际上是异性恋”或“实际上是同性恋”,又或者他们通过认定自己是双性恋来“试图变得时尚”。
同样,双性恋者在与异性约会时通常被认为是异性恋,或者在与同性约会时被认为是同性恋。双性恋是真实存在的,但双性恋的人经常面临被否认、忽视,甚至否定他们生活经历的经历。

双性恋者可以对压力源做些什么


当然,如果消除社会中的所有单一性别、异性恋和性别歧视的信息、法律和系统,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得到改善。但在这些未能改变时,双性恋人士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 首先,定期参加双性恋活动,可能有助于减少双性恋恐惧症和单性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其次,双性恋人群可能会喜欢阅读一些带有现实、积极的双性恋角色的书籍或电视节目,并从中受益。
  • 最后,双性恋人士可能会从心理健康专家的治疗中受益。许多循证疗法,可以帮助双性恋人群克服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并让他们为自己的身份感到更自在和自豪。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原作者:David J. Ley Ph.D. , Kiki Fehling Ph.D.
翻译:月彤
编辑:周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 Increasing Bisexual Identities Reflect More Than Just a Fad》、《4 Stressors That Impact Bisexual+ Mental Health》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