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心理科普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心理科普 > 羞愧感爆棚?!正确处理方式是↓↓

羞愧感爆棚?!正确处理方式是↓↓

更新时间:2021-09-15
归属栏目:心理科普
浏览次数:1889

羞愧是一种可以被自我意识的情绪,它产生于自己感受到在根本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当我们感到羞愧时,我们常常缺乏信心,充满了自我怀疑。但这些体验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意识范围,这使得羞愧感很难被识别和处理


众所周知,羞愧感与抑郁等其他负面情绪有关,包括:愤怒、疑心、自卑、无助、焦虑(Goss, Gilbert, & Allan, 1994; Lewis, 2004)。




羞愧状态vs羞愧特征


“羞愧状态”是指,我们对某个事件有一个短暂的羞愧体验。我们都会在某个时候感受到这种羞愧,也许是在被欺负、嘲笑或是被评判的时候。


“羞愧特征”更像是一种人格特征。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带有这样的特征。我们可能会经常感受到羞愧状态,或者我们可能总是为自己感到羞愧。羞愧特征与低幸福感有较强的联系。


这两种羞愧都不同于内疚。内疚是由于我们采取的一些行动(或者没有采取)造成的。我们可能会对自己做过的一些坏事感到后悔。内疚实际上会激励我们改变行为,以此让我们摆脱这样的负罪感。


另一方面,羞愧是由于他人的负面评价,即使我们可能没有什么可感到羞愧或内疚的(Lewis, 1995)。因此,我们并不觉得我们所做的不好。我们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人,我们可能不够好。


因此,我们会感到渺小、毫无价值或者无能为力。由于改变我们的行为并不能帮助我们减少羞愧感,所以它会使我们躲着或回避他人(Tangney, Wagner, & Gramzow, 1992)。


随着时间的推移,羞愧感会导致被称为“内在化的他人”的东西,或者说是人们相信某个人(或所有人)不喜欢我们。我们用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来负面地评价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对自己有积极的看法,但仍然相信其他人并不看好我们。


如果一个孩子在操场上嘲笑我们(或者即使是一个成年人在工作中嘲笑我们),我们都可能感受到短暂的“羞愧状态”。但如果我们经常被嘲笑,羞愧就会内化,它会逐渐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时,我们可能发展出“羞愧特征”。




什么导致了羞愧感?


有许多种不同的经历可能会导致羞愧感。事实上,研究人员猜测,它可能来自任何我们将自己与自己的标准进行比较的经历。


有的研究人员也认为,羞愧感往往来自于其他比我们更有影响力的人的审视或嘲笑。具体来说,那些不再表达他们的爱或表达瞧不起或者反对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更有可能体验羞愧感。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会无意识地问自己一些问题而感到羞愧:

• 首先,我们会问:“这是有我造成的,还是有我以外的东西引起的?”

• 其次,我们问自己:“我能改变这件事的起因吗?”我们的答案要么是“可以,这件事是可控的”,要么是“不行,这是不可控的”。如果我们确定这件事是可控的,我们更有可能对结果感到内疚。

• 第三,我们问自己,“这件事有多稳定或有多持久?”如果这件事没有任何转机,我们可能会感到更加羞愧(Tracy & Robins, 2006)。




处理羞愧感的小技巧


确定你正在感受到羞愧。因为羞愧感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无意识的,识别和标记羞愧感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组成部分(Scheff,2003)。


一般来说,情绪往往是这样处理的,因为给情绪贴上标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经历和相关行为(Beck,2011)。


首先,说出你的羞愧。你不必一定要跟别人分享,你可以记录下来,“我感到羞愧当我......”,描述几次你感到羞愧的时候。承认这一点可能会很痛苦,但一旦你这样做了,你就可以开始解决这些情绪了。


其次是练习自我关怀。自我关怀是另一个有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自我观点,对抗内心的自我批评。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我们自己的眼睛积极地看待我们自己。


鉴于羞愧包括通过别人的目光产生对自己负面的看法,所以可以采用一种自我关怀的改进方法。要培养这种自我关怀,可以给自己写一封自我关怀的信。


想象一下,你是从一个比你更强大的人的角度写的。它可能来自老板,父母,老师,过去曾羞辱过你的人,或者只是一个虚构的人。在信中,确保他们的信息是友好的,支持的,有同情心的。分享一些肯定的话,比如“你是一个值得爱和成功的好人。”




总结


羞愧是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但幸运的是,如果我们能很好处理它,我们就有希望减少羞愧,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作者:Tchiki Davis, Ph.D.

翻译:洛川

编辑:知年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How to Deal With Shame》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