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抑郁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抑郁问题 > 老朋友告诉我他抑郁了

老朋友告诉我他抑郁了

更新时间:2017-04-23
归属栏目:抑郁问题
浏览次数:7107

 老朋友告诉我他抑郁


关于抑郁的话题对很多网友来说不陌生了,但身边的老友在某天发来微信说“我好像抑郁了”的时候,你的反应还能做到像看过很多的抑郁科普文而不感到惊讶或者手足无措吗?除了冒出了“抑郁并不是简单的不开心”、“亲朋好友不可忽视他的抑郁”之外,你脑海里还能有更多“有营养”的东西吗?我们来重温以下干货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抑郁影响着全球约3.5亿人口。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境障碍,它会改变人们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和简单的“不开心”不同,抑郁是很强烈的、深度的悲伤和绝望,这种难过和绝望会持续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心理学家和健康护理专家将抑郁症定义为,出现下列至少五项症状长达两个星期以上:


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

敏感易怒;

对大多数活动缺乏兴趣或找不到乐趣;

体重或食欲急剧变化;

失眠或嗜睡;

精神异常,如焦虑不安或萎靡不振;

疲劳或乏力;自罪或自卑;

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间歇性有轻生想法。

 

尽管目前已经有很多对抑郁有效的疗法,但全球患抑郁的总人数中只有不超过50%寻求专业心理和精神卫生帮助。

 

人们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前往医疗和心理机构,有的人是由于缺乏抑郁的认识,他们简单地认为自己只是心情不好,调整一下就可以痊愈;有的人则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感受,包括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关于抑郁,很多人觉得好像很神秘,也存在着很多的误解,例如其中有两个流传甚广:一是抑郁的发作大多由生活中负性事件引发,二是抑郁患者应该找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做,这样可以把自己从抑郁泥沼中“嗖”地拔出来。

 

这两个误解虽然众所周知,但其实都没有准确地描述出抑郁的缘由和治疗方法。




关于抑郁


抑郁这回事,并非三言两语讲得清,但有5件事是需要知道的:

1. 任何人都可能会受抑郁影响。它可以影响任何年龄、任何地域、任何种族,任何社会地位的人。

 

2. 抑郁非常常见。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报告确认了抑郁症与其他非传染性紊乱和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报告显示,至2030年,抑郁将成为第二大致残疾病(患病严重者将失去行动能力),次于艾滋病(HIV/AIDS);

 

3. 抑郁并不一定有病因。抑郁发作有时候并不一定由特定事件引发,它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发作。

 

4. 抑郁治疗需要时间。有些抑郁患者尝试通过自我治疗来减轻抑郁的症状。他们有时会寻求一些自以为的捷径,例如有些患者可能选择酗酒、吸毒、性或者是其他危险行径来缓解抑郁发作的痛苦和绝望,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给他们带来影响一辈子的伤害。

 

5. 抑郁是可以治疗的。临床心理治疗数据表明,80%寻求专业治疗的患者都表示他们感觉好很多。治疗手段可能包括根据医嘱服用药物、心理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手段。




走过去


以下5个方法可以帮助和支持抑郁患者走过难关:

1. 耐心。抑郁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疾病,可以学习一些辅助治疗的健康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但要记住,抑郁的治愈需要时间,要耐心以对。

 

2. 不带评判的倾听。少说,多听,不带评判,不附道德色彩。能够让对方敞开心扉,将心底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对于缓解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

 

3. 聚焦当下,循序渐进。沉浸在绝望和痛苦之中的时候,看着充满光明未来的“宏图”会让你感觉很难企及。聚焦当前的每一天,一步一步走,活在当下。

 

4. 置身其中,付诸行动。动起来,去趟超市,看场电影,精心准备顿晚餐或者去公园散散步。当人们感觉抑郁时,他们往往会躲开社交场合,不与他人交流和接触。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多参加有趣和放松的活动。

 

5. 学习更多有关抑郁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当我们对抑郁知道的越多,我们越能主动地改变对抑郁的认知。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工作节奏加快、就业形势严峻,社会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复杂化,人们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没人想要得抑郁,就像没人想要生病一样。我们身边的朋友、家人、亲戚、伴侣,都可能患有抑郁症状。但好消息是,抑郁是可以治愈的,过去曾受抑郁折磨的人,通过治疗后也能拥有幸福、充实的生活。所以,当你发现身边可能有人患有抑郁症状的时候,鼓励和支持他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Al-Harbi, K. S. (2012).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herapeutic trend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Patient Prefer Adherence, 6, 369-388.

[2]Timonen, M., & Liukkonen, T. (2008).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in adults. Bmj, 336(7641), 435-439.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69/en/


翻译:郑子玲

校对:唐诗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