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十一假期余额告急。 理想中的返校是元气满满的重逢,现实却是一场艰难的“身心迁徙”:身体抗拒忙碌的节奏,思绪总不自觉回忆假期的快乐时光,甚至当开学考的卷子铺在眼前,笔尖悬停的瞬间,脑子里闪过的竟是假期刷到的萌宠视频和爱豆新歌的旋律……我们像被困在两个时空的间隙,回不到慵懒的假期时光,也进入不了专注的学习状态。这时候,焦虑便铺天盖地的袭来——收假了,可心收不回来,怎么办?
先别那么焦虑,你要知道,你的大脑比你想象中的更渴望改变。
当我们焦虑“假期玩野了,学不进去”时,本质是误以为大脑已“固化”。但事实上,大脑终生具备根据经验重构神经连接的能力。
假期后难以专注,是因为假期松散的生活节奏会让现在学习任务显得更加庞大,从而触发本能的逃避,在这种情况下强行专注是非常痛苦的。
但专注其实也可以是愉快的状态。 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当任务挑战度与能力匹配,且目标清晰、反馈及时,人会进入心流(Flow)状态——忘记时间、自我消融、效率飙升300%。
所以,我们的大脑是完全具备改变状态、收心学习的能力的,但具体该怎么做呢?
行动指南:重构任务,制造“心流触发器”
①拆解任务:
将看似庞大的学习任务拆解为可触发心流的微单元,将目标具象化,清晰目标会减少决策耗能;
②难度分级:
按熟悉度和操作难易将学习任务分为三个等级:易、中、难。 从简单的任务入手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积累“小胜体验”会激活信心,当完全进入心流状态后专注值达到峰值再攻克难的任务。
③维持心流状态:
将“专注-休息”的节奏与大脑神经兴奋周期相匹配,有助于心流状态的维持和稳定。
注意:“屏蔽手机”是心流状态产生的绝对前提!
心流状态非常脆弱,一次通知、一条消息就足以让整个状态崩塌,因为大脑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从“任务模式”切换到“社交模式”再切回来。
长效锦囊:让专注力越用越强的小习惯
①晨间“90分钟黄金段”:
起床后脑内干扰最少,可以优先处理最抗拒的任务,利用神经可塑性窗口深化学习回路。
②睡眠巩固法:
睡前整理回顾当日的学习任务,在睡眠中大脑会自动强化这些神经连接,坚持这个习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焦虑不是专注的敌人,而是重启的预备铃,你的焦虑代表着你拥有想改变决心,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改变吧!比起不断悔恨假期的贪玩和“荒废”,抓住当下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成长,始于接纳假期的放松,成于此刻改变的行动。希望你能在“心流”状态里找到一个更厉害的自己!
作者:星野晓
编辑:乔
审核:唐诗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2025-10-07
2025-10-04
2025-09-29
2025-09-26
2025-09-25
2025-09-21
2025-09-21
2025-09-18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