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家庭亲子关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家庭亲子关系 > 控制型的父母,竟然和童年的这个经历有关

控制型的父母,竟然和童年的这个经历有关

更新时间:2023-12-10
归属栏目:家庭亲子关系
浏览次数:8370

1954 年,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Julian B. Rotter)提出了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的概念。罗特表示,控制点包含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一端是内部控制源,另一端是外部控制源。自“控制源”概念提出以来,已经有大量的辅助研究支持这一概念。


具有内部控制感的人(内控型)相信,他们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所经历的事件,他们的能力和辛勤工作会为他们带来积极的结果;外部控制源的人(外控型)则认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外部因素,如其他人、运气、命运和机遇,是导致各种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罪魁祸首。而我们今天要聊到的关于子女教育的话题也会涉及到这个理论。


父母的控制力


1986 年,几位心理学家将 "控制中心 "的概念延伸到了养育子女方面,并创建了 "父母控制中心量表"。具有外部控制力的父母倾向于将子女的发展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认为自己几乎无法控制或影响孩子的行为,这类型的父母依然会采取管教策略,并以公开的方式进行;而具有内部控制力的父母则将子女的发展归因于自己的养育努力,他们倾向于为孩子设定期望,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期望。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内控/外控的教养方式,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例子。如果你们发现孩子说谎时,比如对自己的成绩、外出行为等事情说谎,外控型父母可能会以喊、打等外部事件作为常用策略,甚至苛刻、专制的方式去惩罚孩子;内控型父母则可能激起孩子的羞耻感和内疚感,用微妙的暗示来实现充满情感的表达和批评,比如叹气、强调自己的期望等。孩子们最后基本都会选择顺从,为了避免失去父母的爱。


这一顺从行为可能会对父母造成错觉——孩子对父母极其忠诚,殊不知孩子只是顺从了父母的权威。


当然,适度的行为调节和监测对儿童发展有益,例如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好、负面行为能更加被控制,但当控制处于高水平且长久持续时,孩子们会变得更加失控,出现更多行为问题,例如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无能,自尊心变低,或者显得无所谓,情感冷漠,不少孩子会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


根据克拉克及其同事的研究,过度溺爱儿童是指给他们过多、过快和过久的好东西,给他们不适合其年龄或兴趣和天赋的东西或经历,这其实是给孩子东西以满足成人需求而非孩子需求的过程。童年过度溺爱有三种类型:


-给予过多


-过度溺爱


-软性结构(没有规则,不执行规则,或者“心慈手软”)


过度溺爱的父母会向孩子提供大量的资源,如物质财富、时间、关注和经历。此外,他们往往不期望孩子有与发育年龄相称的负责任的行为。如果你小时候被过度溺爱过,可以试想一下: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父母控制欲与童年过度溺爱之间的联系


我们的研究假设,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会成为外部控制型父母(2003 年)。外部控制型父母认为,运气、机遇或命运等外部力量对子女的影响大于他们作为父母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招募了 348 名父母(89.7% 为母亲,10.3% 为父亲)。参与者完成了五个心理量表,包括父母控制中心量表、父母过度溺爱量表和过度溺爱指标量表等。我们对参与者在这些量表中的得分进行了分析,发现童年时期的过度溺爱与父母的外部控制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换句话说,这些小时候被过分溺爱的人,他们长大后作为父母就越感到失控。


以下是关于那些儿时被过度溺爱的父母们的观念和控制点展现的研究结果。或许你可以以此客观地评估自己,反思一下是否已经展现出了不恰当的行为和想法,然后调整状态,告诉自己以爱、优雅和感恩之心做每一件事。


儿时被过度溺爱的父母的表现:


-总体上持有无效的养育观念


-认为他们的孩子控制了他们的生活


-认为自己是无效的父母


-认为自己几乎无法控制孩子


-在养育子女方面相信命运或机遇


-正如预测的那样,不认为自己要对子女的行为负责。


与童年过度溺爱有关的十大父母控制点展现:


-我觉得我的生活主要由孩子决定


-我的生活主要由孩子控制


-我的孩子通常会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为什么还要尝试呢?


-我任由孩子胡作非为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往往比容忍孩子发脾气要容易得多


-我和孩子都不需要为他或她的行为负责


-我经常发现,在我的孩子面前,该发生的总会发生


-我的孩子会影响我有多少朋友


-为了让我的计划奏效,我必须确保这些计划符合孩子的愿望


-当我和孩子之间出现问题时,我几乎无法纠正。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原作者:David J Bredehoft Ph.D.
翻译:月彤
编辑:乔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Linked to Childhood Overindulgence》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